2020年3月17日 星期二

熊市隨筆(二): 熊市下的難能可貴的經驗及小分享

以下幾項要點是今次股債災學到的經驗

一、傳統的資產配置仍然適用, 但需要因時制宜


傳統價值投資智慧告訴我們: 熊市時多持有股票, 降低持有債劵的比例, 牛市時則相反

今次 2020 的股債災, 驚訝的是債劵類或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跌幅, 遠超股票的跌幅, 一般香港只留意恆指, 納指的跌幅, 反而不太留意債市的表現, 


而這次 2020 股債災有違傳統智慧: 股票跌好多, 債券跌亦跌好多 (主要是 credit rating BBB 或以下), 避險資產 (比如黃金, Cryptocurrency) 亦有一定跌幅, 房地產由於滯後的關係, 跌幅未算明顯, 但相信半年至一年後亦會有一定程度的跌幅, 相信任何資產 (可能除左香港樓) 都不能獨善其身

本人基於能力圈不足, 所以一直沒有持有債劵類或固定收益類的投資產品, 始終我對股票信心比較大, 持貨能力亦較高, 反而對債劵類或固定收益類的投資產品仍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

個人認為, 傳統的資產配置仍然適用, 但需要分散於不同種類 (多於兩種) 的資產, 不論是現金、股票、債劵、黃金、房地產, 按照個人的能力圈及市場情況而決定佔自己較重的比例, 傳統的只有股債兩種的資產種類則未必適用於現今市場。這樣的好處是, 一旦手上的資產項大幅下跌, 可以把手上的跌幅相對較少的資產項轉到跌幅較大的資產項, 當然亦要檢討手上
資產項的質素是否改變

而同一資產種類亦需要分散投資: 比如不應該只買美債、不應該只買特定國家/地區/個別的股票或投資產品, 應該把區域分散至少 2 - 3 個地方, 盡量降低非系統性風險

不過這需要投資人很大的決心同學習能力, 而本人亦會多加努力研究不同地方的資產項目, 不局限於香港股票

二、與第一點的有關係, 就是分散投資的重要性

ETFs 其中一個強大的地方就是自動分散投資, 汰弱留強, 很多投資人 (可能包括我) 均會對個別投資產品情有獨鍾, 希望一注獨贏, 但現實的情況是, 當你把 90% 的身家放在同一投資產品上, 而該
投資產品卻出現不理性下跌時, 投資人大多數都未能保持理想及冷靜, 而進一步做出一些不理性的行為, 比如非預期的止蝕策略, 或者是非計劃下的加注。反而, 當組合上能做到足夠分散, 情緒化的機會卻能大幅下降, 因為你的組合不同投資標的有部分能提供保護的作用, 尤其是加入一些與大市走勢不太相同的股票, 能夠在關鍵時候保護組合, 令到短時間內收到 Margin Call 的機會大大降低 (如果你有用槓桿), 提供 buffer及時間去佈署下一步的戰略。

、現金流為王

本人不認為熊市時全數持有現金是一個好選擇, 有以下三個原因:


  • 長期通脹, 換句話即是長線投資現金基本是必輸, 除非千年一遇的無限通衰出現
  • 現金並不是真正的資產, 美國可以用無限 QE (Quantitative Easing) 去增加貨幣的基礎供應, 進而令現金貶值, 資產升值, 這是長遠下來的必然結果
  • 普遍人並不能 Timing the market。有部分人天真地以為自己可以基於市況去擇時進出 , 但事實上長期成功 time the market 的人並不多。與其"估市", 不如簡單承認自己不能 time the market 
反而, 現金流卻是一項很重要的指標, 不論是對股票價值的判斷, 資產質素的斷, 甚而是個人財務上的現金流, 在熊市時大大反映現金流的重要性

1. 對商業或公司而言, 現金流就是生命, 週期差的時候能否渡過, 看的就是
現金流是否夠穩定

2. 對股票而言, 
現金流是判斷公司低估, 合理及高估的重要指標。公司有穩定現金流的話, 可以繼續派息, 逆市擴展, 收購合併, 或者回購, 進一步提升公司價值。而繼續派息亦令股東能夠有足夠彈藥在熊市時繼續買入股票, 良性循環

3. 對個人而言, 
現金流是自己理財的指標: 
  • 究竟工作的收入是否穩定, 抑或十分波動? (比如全職補習老師、游泳教練等)
  • 究竟生意是否能渡過逆境?
  • 究竟股票的股息是否如當初買入時預期般穩定?
  • 究竟債劵類或固定收益類的"派息" 是否如當初預計般穩定?
  • 究竟自己的收入是否來自單一的收入來源?
  • 究竟自己的債務是好的債務, 抑或差的債務?
這次的股債災, 反映左不同人在處理現金流或理財上的實力, 有人可以遊刃有餘, 繼續加倉, 有人可以及時對倉裡"注資", 防止爆倉繼而加倉, 有人本身槓桿成數不大, 價格下跌並不影響佢的現金流計劃, 但亦有人可能在工作, 投資雙重失利, 需要動用投資的資金去生活, 或者低估了部分資產的價格風險而資產組合出現爆倉的情況。不論如何, 相信大家在這次的股債災 (包括我) 亦會學到不少經驗 (成功/失敗), 而在不久的將來, 隨著經驗的累積, 資產的組合淨值定必會再創新高。

這是個人在投資谷入面的分享:

"現在贏唔代表將來贏, 現在輸唔代表將來輸, 我地 focus 的係將來跑贏,而唔係現在或者聽日"

四、槓桿

本人不反對用槓桿, 亦在投資上運用槓桿, 但槓桿時所要注意的事項遠比想像中多:
  • 投資產品價格的波動性
  • 借外匯的風險
  • IB 突如奇來的增加 margin requirement
  • 不斷的壞消息及所有資產同時爆跌
  • 手上的資產流動性

而在今次股債災上, 
投資產品的價格波動亦比預期中高得要多, 資產流動性比預期中低 , 比如本人的新加坡 REITs 跌幅超過 3 成, 加拿大  REITs 跌幅超過 5 成, 反觀香港部分股票卻防守力不俗, 當然亦有跌成渣的例子, 但當中投資上的跌幅, 從來都係事後先知, 傳統的 REITs 高防守力亦不太存在, 當然亦有個別的 REITs 能夠防守, 但亦是事後先知, 所以使用槓桿時要準備不同的 plans, 避免在危機發生時才恐慌性拋售

以下是本人與山兄在早前關於股災及槓桿討論的小分享:
"如果今次係2008年級別股災,目前預計的做法是: 1. Short Cover call 可買賣期權的股票, 蟹貨都照做 > 2. 賣「可槓桿比率」較低的資產 > 3. 賣現金流低的股票 > 4. 將大部分生活資金注入 IB 托住個 margin 但要忍住小買貨, 等日後 leverage 降低再補回 > 5. 借 Loan 放大資產負債表 (企業常用的債還債), 捱多陣 > 6. 賣出價值同價格差距最少的持股"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閱讀山兄的文章
https://uncleshaninvestment.blogspot.com/2020/02/ib-margin-leverage-risk.html#comment-form

暫時做了的行動主要是 1. 同 4. , 亦有
考慮及使用 2. 及 3. 的做法

本人現在亦有計劃自己的接貨能力, 去分注加倉, 吸納優質資產部分老爺股, 價值投資者的我應身體力行, 逢低吸納。

、價值投資

以前的我認為只要運用價值投資, 賺錢是必然的。

但現在我發現, 即使是價值投資, 90/10 法則仍然應用, 90/10 是 <<窮爸爸富爸爸>> 提出的概念, 比起 傳統 80/20 法則 (80%的結果來自 20%的原因/努力), 在投資的世界, 
90/10 法則更適用 (在投資及生意上, 只有 10% 的人是贏家), 所以別做一般的投資者, 要做一個有知識, 受過財務教育的投資者。真正的價值投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少人運用價值投資時亦會損手爛腳, 所以追求知識、學問比起打著口號 "價值投資" 更加重要, 可能包括我在內, 所謂 "價值投資" 其實亦可能只是投機, 而且與技術分析, 投機, 其他投資方法一樣, 錯誤運用"價值投資" 亦可以導致身家大縮水, 造成資本永久性損失。

結語: 壞的時光總會過去, 疫症總有一日會消失, 希望大家都可以戰勝這次股債災

(附上本人 YTD (3/17/2020) 回報: 大約負 20 - 23%)



5 則留言:

  1. 多謝分享,跌市令人成長,這些經驗難能可貴

    回覆刪除
  2. 很實在的分享

    多元化及全球性的資產配置亦是我近年嘗試的方向,走出純股票投資,再走出香港。

    回覆刪除
  3. 多謝分享, 我終於都明點解blogger 願意寫咁多, 因為今次跌市, 真係令人有很多反省既機會, 一定要筆錄低, 作為為更美好的未來做好準備. 每一次跌市為下次投資前有更深刻的指引而邁向財自

    回覆刪除
    回覆
    1. 財自應該係人生的新起點, 因為財自之後可以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 繼續番工, 創業, 或追求更高階的財務自由, 都需要基本的財務自由去support

      刪除
    2. 當然仲有移民, 環遊世界, 貢獻社會, 投資更高級別的投資類產品等等, 人生更精彩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