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聯合地產的私有化 - 資產折讓股的末路?

承接著先前文章 聯合集團 (373.hk) 聯合地產 (56.hk) 私有化之第一著?”,


聯合集團 (373.hk) 終於在420日晚公布私有化聯合地產 (56.hk), 作價是HKD 1.92, 連同原來的股息HKD 0.08, 則合共HKD 2, P/B 0.351, 作價應該是近年私有化事件以來最低的一次.

無疑地, 2-4年買入的股東仍然可以取得一個勉強合理的回報:




(資料來源: AAStock)

在文章 聯合集團 (373.hk) 聯合地產 (56.hk) 私有化之第一著?”, 個人簡單分析了3種潛在可能性, 認為出價方面至少要有HKD 2.8 以上才有一定吸引力, 亦在發出私有化公布後作出簡單點評:

"相信這次唔少投資者 (包括我) 睇到李家的老謀深算, 趁火打劫的行為, 對聯合集團的股價理論上會有負面影響. 10 多年的聲望重建毁于一旦. 相信股價的大折讓會繼續持續一段長時間, 甚至更大, 無論是 373 聯合集團, 56 聯合地產, 抑或同系的 86 新鴻基公司, 28 天安中國, 271 亞證地產. 價值收復之時遙遠無期, 更可能導致永久性損失.

現時有聯合集團持貨者的策略則十分被動, 唯有希望聯地的股東能夠否決私有化, 爭取提價 (至少 HKD 2.8), 令日後聯合集團的股價亦能保持平衡或增長, 避免再次的賤價私有化風險.

而大部分聯合集團的股東都同時是聯地的股東, 希望智慧老人們能大大力否決這次私有化, 爭取最大利益而非恐慌性拋售. 正如 2018年時否決國浩集團 (53.hk) 的私有化"

相信今次唔少聯地股東都俾李家過左一棟. 今日聯地, 他日聯合集團, 甚至是同系的天安、亞證地產、新鴻基公司. 即使我是聯合集團的股東亦不希望這次私有化被通過, 因為一旦通過, 其他資產折讓股, 包括聯合集團 (373.hk), 廖創興 (194.hk) 等等, 均很大機會參考這次私有化作價, 嚴重損害小股東利益, 在股價嚴重低迷時以超賤價私有化, 增加了私有化風險.

而正因為若這次能成功私有化聯地, 相信其他的資產折讓股的價格亦要再有所調整, 繼續向下尋底, 皆因低價私有化風險增加, 而股價向下亦額外再增加私有化風險, 滾雪球效應之下, 最終可能導致所有資產折讓股均以終極老千股 (1838.hk – China Properties) 為目標, P/B低至0.02!

在可預見的將來, 資產折讓股的吸引力只會愈來愈低, 愈不受投資者歡迎. 唯有希望一些有號召大而以投資折讓股或私有化套利的 bloggers, 可以帶領參與反對這次非常不公平的私有化.

若 聯地的私有化 能通過, 資產折讓股可能再無投資價值.

然而, 聯合系從來都係願者上釣系列, 旗下的公司殼股財技多不勝數, 聯地的股東亦算是在這股中賺到錢, 亦反映大股東的部分"良心". 

至於我手上聯合集團的去留, 仍然是未知之數, 看看明天及未來股價上的反映再作決定, 亦有心理準備這次會面臨大幅度的虧損, 而且亦可能是永久損失.

2020年4月16日 星期四

熊市隨筆(四): 中場檢討 及 投資失利

現時市況相對平靜, 大多數人預計未來半年會大跌或者大升, 兩種睇法各有唔同原因支持: 大跌的原因比如油價大跌、經濟低迷、美國失業率急升北美、歐洲等地未能復工、資本主義盡頭導致泡沫爆破等等, 而大升的原因比如零利率、無限QE、短期已經超跌、各國暴力救市、預期銀紙會大幅貶值等等. 而我很少會預測大市走勢, 原因係 

一、未夠料, 真正有能力預測宏觀的人不多, 他們無論在生意上、投資上都有一定實力, 視野廣闊、夠料先可以作出有力的預測
、大多未知因素影響, 而這些未知因素亦會某程度上決定結果. 
、偏頗,   個人持股水平偏高,   叫我估市我實話升的.   

平時大家在電視、報紙、Facebook 上見到的投資評論員, 好多時因為自己見識局限, 令他們在睇法上有唔少的偏頗, 導致他們的預測能力同50/50 分別不大, 甚至更低. 當中的確會有高手臥虎藏龍, 但作為一個散户, 我相信未必有能力分析他們誰對誰錯, 如果自己都有能力分析他們對與錯的時候, 倒不如自己作分析, 所以結論係, 與其晒時間估市, 不如檢視手上資產、股票質素:

(1)  跌得多的而沒有回彈的, 究竟損失是暫時性或永久性
(2)  跌得少的, 究竟是質素強還是未開始跌,
(3)  有升幅的, 究竟優勢可否維持, 還是只是短期資金炒作
(4)  每日破頂的, 究竟係基本面增長, 還是只是短期資金炒作
(5)  所有資產: 究竟有冇能力捱過實體經濟衰退

個人而言, 1月時股價作比較, 手上的資產仍然以 (1) – (2) 為主, 部分資產賺錢亦只是因為我敢於3月中入市, 並不代表它們不受肺炎或大市下跌而影響, 以下是我手上資產的部分短評 (質素盡量由低至高排):

質素較差的持股

遠洋集團 (3377.hk)
 ·   2 年前起計的協議銷售與近年的收入及盈利完全不成正比, 相信隱藏了大部分的盈利留代未來 3 年一次過釋放
 ·   派息比率穩定, 未來高盈利會提高股息
 ·   管理層算係千王之王, 但現價的確平, 而且管理層有係跌市中增持
 ·   現時唯一留守的最大原因是低P/B, 不會加注

萊蒙國際(3688.hk)
·  手上持股最大機會係肺炎事件下破產的公司, 高負債, 現金流極差
·  舊改項目一拖再拖, 無了期的項目爛尾大機會令資金鏈斷裂
·  元朗項目、深圳簡上村項目若成功開張, 相信可以食足5 - 10前提係經濟, 樓市冇大幅下行
·  現時唯一留守的最大原因是低P/B, 不會加注

Invesque (IVQ.U)
·  先前可能在歸類上錯誤引導大家, Invesque 並非   REIT structure, 只是上市以黎以類似 () REIT的形式運作
·  目前算係因為第一點而中伏, 皆因它選擇暫停派息, 股價受, 但我認同管理層的決定, 確保生存之後再恢復派息
·   個人在跌市中加了不少, 不派息對個人現金流有不少影響, 但對公司價值影響不大, 信它有能力在業務渡過今次難關
·   現價極抵, 但由於已佔倉位不少, 所以暫時不加注, 除非又急跌   成才考慮

恆隆集團 (10.hk)
·   10年方向是打造商場王國, 轉型做大陸收租股
·   恆隆善於熊市中生存, 負債水平不高, 而且陳生 (恆隆主席) 人面廣, 班到水的機會都高, 相信破產機會不大
·   營運方向未必適合大環境, 尤其是在國內行收租路線
·   個人策略: 繼續月供, 不會大注買

華南城 (1668.hk)
·   同恆隆情況相似, 但華南城面對更嚴重的問題: 大量的高息融資
·   破產機會是有的, 但又未至於死梗, 始終佢有物業銷售去頂一頂, 保住現金流
·   個人策略: , 暫時不敢再買

其餘手持的REITs
·   破產機會不高, REITs 自身具有高流動性及高融資能力, 銀行班水的首選, 最壞打算都係蝕賣資產 (謹記: mREITs 不是 REITs)
·  唯一擔心係系統性風險, 一旦全球房地產接二連三地爆煲, 基本上只會死剩大公司同極小債的公司, 大部分公司 (包括REITs) 會陷入財困, 唯有希望係房地產行業係 too big to fail, 皆因一旦大規模爆煲, 相信世界秩序會重新大洗牌, 現時分析的作用 = 0

中銀航空租賃(2588.hk)
·  做得飛機租賃, 後面一定有大佬照住, 中銀航空租賃背後的大佬就係中國銀行 (3988.hk), 不過中國銀行自身都有好多問題, 比如壞帳嚴重, 僅僅 meet Basel Requirements (巴塞爾協議) 等等, 係自身難保的情況, 到時保唔保得住生金蛋的雞 (2588.hk), 應該係話一隻停左生金蛋的雞, 又值得思考一下
·   比起中國飛機租賃 (1848.hk), 中銀航空租賃係相對安全, 但不及國銀租賃 (1606.hk) 安全, 其背後的國家開發銀行一定安全過中國銀行 , 但長遠盈利能力、資產質素則遠勝這兩間公司
·   有機會加小注, 皆因本身持貨不多, 但算係中高風險的玩意

質素較高的持股

新地 (16.hk)
·   如果樓市進入熊市, 相信它會係終極大贏家, 因為它無論係收租王國, 或物業王國, 或是資產質素, 都係全港top tier, 而且財務非常穩健, 破產、財困有排都未輪到佢, 仲可以食埋實力未夠的小型地產商
·   個人策略: 愈跌愈買 (下一注係 HKD 88)

港交所 (388.hk)
·   肺炎疫情對它影響極低, 我唯一諗到的係少左公司到香港上市, 上市費用收入會略略減少
·   個人策略: 以股代息慢慢小量增持

小結: 暫時觀察, 質素較差的持股造成永久性損失的機會很大, 但大多數現價已經低殘致極, 除非有資金需要, 否則個人選擇是一動不如一靜, 反正頻密買賣亦不是在價值投資者的能力圈內.

目前方向是如果大跌市再臨, 在做好壓力測試的情況下, 增持質素較高、肯定能生存的公司為主

至於仍然停牌的 聯合集團 (373.hk), 如果如我上一篇交章所料, 私有化成事, 則會把部分資金轉買內房股, 部分資金用作降槓桿之用, 而內房股的選擇已有心水, 行動後再跟大家分享.


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

聯合集團 (373.hk) 或 聯合地產 (56.hk) – 私有化之第一著?

聯合集團及聯合地產在今早 (4/14/2020) 停牌, 內容涉及收購合併, 可大致肯定是與私有化有關, 只是現階段未知道究竟私有化母公司, 抑或子公司, 有關私有化的流程及類別, 這篇文章有詳細介紹:


以下是小弟的推測或吹水之作:

Case 1 私有化 聯合集團
最大機會出現的情況:

聯合集團目前現價為HKD 38, 市值 66.79 (已發行股本: 175,754,118), P/B = 0.24, 大股東李成輝佔當中74.95% (131,729,301 50.05), 剩餘流通市值為16.73 (44,024,817).

另一名前大股東Dalton Investments 曾於20191014日賣出以 38.5 賣出10,025,938 股給予莊舜而女士, 交易完成後, 莊舜而擁有 8.62% (15,151,655) 的聯合集團, Dalton Investments 則減少至0.20% (350,000 ), 而李成輝及莊舜而合共擁有83.57% 的聯合集團, 意味著有 16.42% (28,876,402 , 市值: 10.97) 仍然在市場流通.

聯合集團最近 10 年的高位是HKD 54 (代表市值 94.90 ).
如果想成功私有化, 相信大股東在出價方面至少要有 HKD 70 或以上才有一定吸引力,

假如大股東出價是HKD 70, P/B = 0.44, 仍然處於非常低的水平, 但不少股東應該滿意當中的投資回報, 而大股東亦只需要把多花 20.21 億左右便可以取得價值   281 億的資產, 相信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Case 2 私有化 聯合地產
這個機會比較低, 原因是聯合地產市值較高 (97.41), 要進行私有化付出的代價亦較大, 亦不化算, 皆因聯合地產略高 (P/B = 0.25), 但好處是大股東無需動用私人資金去進行私有化, 亦可以令營運更有效, 而聯合集團主要可以通過兩種方法: 現金或印新股支付代價.

聯合地產最近 10 年的高位是HKD 2.62 (代表市值 178.48).
如果想成功私有化, 相信集團在出價方面至少要有 HKD 2.8 或以上 (不論是現金支付或是印新股的方式) 才有一定吸引力.

Case 3 合併
相信合併亦會是一個另類的選擇, 類似的事件可以參考 電能 (6.hk) 長建 (1038.hk) 嘗試合併的事件. 情況有點似 Case 2 中以印新股支付代價. 但成功率相信很低, 皆因出手太低則聯地股東不會批准; 出手太高則聯合集團股價可能暴跌而令本來的出手太高的合併亦變得出手一般.

小結:
由於本人持有聯合集團 (373.hk) 的關係, 較為希望的是   Case 1, 而且大股東的出價可以遠高於 70 , 如果大股東出手低的話 (比如HKD 50, 60), 基本上成功率不高, 而本人亦大機會先沽為敬 或者 留場鬥氣否決, 希望在私有化失敗後補回.

如果在這次潛在私有化事件最終能大幅獲利, 則會再重新審視自己資產分佈, 亦會尋找下一隻高質素老爺股作為自己的核心持股

後記 [4/20/2020]:
情況是 Case 2, 但是以賤價私有化 (1.92 + 股息 0.08), 相信成功機會不大, 作私有化套利的投資者要注意一下.


相信這次唔少投資者 (包括我) 睇到李家的老謀深算, 趁火打劫的行為, 對聯合集團的股價理論上會有負面影響10 多年的聲望重建毁于一旦. 相信股價的大折讓會繼續持續一段長時間, 甚至更大, 無論是 373 聯合集團, 56 聯合地產, 抑或同系的 86 新鴻基公司, 28 天安中國, 271 亞證地產. 價值收復之時遙遠無期, 更可能導致永久性損失. 

現時有聯合集團持貨者的策略則十分被動, 唯有希望 56 聯地的股東能夠否決私有化, 爭取提價 (至少 HKD 2.8), 令日後聯合集團的股價亦能保持平衡或增長, 避免再次的賤價私有化風險.

而大部分聯合集團的股東都同時是聯地的股東, 希望智慧老人們能大大力否決這次私有化, 爭取最大利益而非恐慌性拋售.

後記 [4/21/2020]: 
市場的反應卻是這次私有化很大機會成功, 目前聯地的股價 (HKD 1.9) 與私有化作價只有 5% 的折讓, 而聯合集團亦意外地乾升了 20%, 似乎部分投資者不太擔心賤價私有化風險, 反而認為集團買到了平貨, 價值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