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10月月結

先更新一下持倉,與先前的有部分出入:

核心持倉

Marathon Oil 15.9%

新創建 15.4%

新鴻基地產 13.0%

佳源債 7.6%

萬科 6.7%

Alphabet 6.5%

Legal & General 5.7%

Petroleo Brasileiro 5.0%

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4.8%

中原建業 4.4%

新世界發展 3.1%

Cenovus Energy 2.9%


這兩個月改動了持倉不少,主要是(1)變賣非持心資產,換馬至一些信心比較大的核心或高現金流資產、(2)減持部分高估值,換馬至低估值及(3)放棄部分投資邏輯存在改變的持股。

持股比起大半年前更為集中,較容易管理,但缺點很明顯,更高集中風險意味著更容易受到個股爆雷的影響。

個人手上持股可大致分為幾類:(1)優質股、(2)高現金流、(3)反脆弱/周期類

近期風眼主要有兩個,第一是內房,第二是香港收息股。

內房基本上都無需多講,大家都知道它們的慘烈情況,現時已不會再考慮增持內房股,主因是大部分內房債券遠比股票值博,擁有優產資產的違約內房(比如世茂、佳源)美元債價已跌至單位數字,值博率甚高。

另外,無違約的半國企(主要股東為國企,但持股量不高於50%)或優質民企的債價幾乎全數腰斬。金地、龍湖的債券已經跌至$25-$35的水平,碧桂園、新城甚至只有$10-$15,一旦行業有輕微恢復的跡象,這些公司肯定比起其他公司先行。與其買$10的龍湖股票博升2-3倍(升至$30-$40,相當於內房風暴前夕時的股價),倒不如抄一張$25的龍湖債,只要公司能還錢,回報已經是3倍,我已經想不到任何原因要買這些公司的股票。

收息股大跌,個人認為原因有幾個:(1)無風險利率上升,市場要求更高的required return、(2)香港的內憂外患、(3)內地的清零政策預計將維持更長的時間、(4)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外資撤出香港市場。

現時港股市場有不少10%+ 息率、業務大致穩定的選擇,在我射程範圍之中包括粵海投資(270)、新創建(331)、新世界發展(17)、豐盛生活服務(331),當然這些都可以稱得上是進取的選擇。要吃下幾道風險,主要是與內地相關的地區風險、政策風險、內房危機擴散及香港內憂外患等問題。

較保守的本土選擇則有領展(823)及新鴻基地產(16)。不過,在加息周期底下,估值向下行壓力頗大,導致股價明顯受壓。個人應該會逐步把手上的新鴻基地產換馬至更高股息率的持股,比如新世界發展,賺取更大的息差(同時承受更大的業務風險)。

組合策略上,盡可能保持冷靜,按先前定下的計劃行事(必要時賣部分股,保留實力),按以下次序增持(減持)或SP,在買家市場買到更多心頭好,或在價格風險有限下賺取期權金:

  • 航運:船主 > 集運
  • 金融:資管 > 保險/支付/交易所
  • 內房:
    • 股:暫不考慮,或減持
    • 債:民企/半國企,但組合已過分集中於內房股及債,所以增持概率不高
  • 港地:高息率 > 低息率
  • 油氣:只保留上游/綜合類,若中游股息率上升亦可考慮
  • REITs:等待機會

10月回報:MTD -15%, YTD -40%

投資成績不理想,主因是無清掉槓桿、香港市場拖累(自9月起計恒指跌了27%,亦都包括自己心雄&低估市場氣氛(尤其是內房)& 錯判部分公司的基本面   & 地域上集中在香港收息及內房 (身處於風眼之中)

慶幸我並非累積了大量資產後才受此打擊,仍有時間改進及反省自身,希望能在未來投資路上表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