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8日 星期五

近半年投資有感

2月、3月開始, 傳統舊經濟股 (比如地產、銀行、工業、零售等等) 連跌不休, 而不少bloggers亦因不同原因而封筆, 沒有再寫下去的勇氣, 一方面可能投資組合未如理想, 大部分持倉虧損連連, 3月的急跌亦令組合重傷; 另一方面, 亦有可能因為自己本身相信的價值投資信念與現實相違背, 自己買的價值股不斷創新低, 別人投機投資所買的增長股、科網股卻不斷創新高, 持續地自我懷疑。

大家若果有留意我的持倉, 都知道我全部持倉都是舊經濟, 大部分地產, 小部分其他舊經濟行業 (飛機租賃, 煤炭, 電網製造, 綜合企業) 等等。我自己本質是一個逆向投資者, 自己做左功課, 估值便宜就會買入, 只是大注, 小注還是月供而已。其實很多增長股、科網股都是優質股票, 未來、前景美好, 但為什麼最終只有少部分投資者在這些股票身上賺到大錢, 我相信同佢地的持貨能力好有關係。

容我分享一個有趣故事:

投資者A 2017400蚊左右買了騰訊, 在當時的價格, 是屬於較高的水平。騰訊有數之不盡的優勢, 比如wechat的壟斷、手遊的領導地位等等, 前景美好, 過去業績亦反映到騰訊強勁增長。但是, 如果僅僅只是看到這些表面因素、未有深入思考而買入的長線投資者, 相信很大機會在2018年的熊市, 貿易戰、手遊禁制的壞消息下, 令騰訊跌至300蚊樓下, 虧損高達25%。投資者A很大機會不斷質疑自己, 甚至內疚為什麼當時要高追及進行止蝕。而止蝕的原因, 正正就是最多價值投資者所講的買入原因已經消失、基本面已經改變。事隔2年後的2020, 大家都知道當時止蝕的人, 是錯誤的, 正確的做法, 應該逢低加注, 這才是真正的價值投資。

事後回顧, 當然是非常簡單。但當時的判斷, 如果投資者真的止蝕了, 又算不算一個大錯誤呢? 其實都是值得深慮的問題。同一隻好股票, 有人高位買, 低位走; 有人高位買, 大跌後不止蝕, 等到過幾年後更高位賣; 有人早5 6年前買入, 長線持有; 亦有人在壞消息持續加注, 1-2年後持有或賣出。股市上最多人, 就是第一種人。而後面的3種人, 都可以賺到錢, 只是賺多與少的問題。

後面的3種人, 究竟有什麼特質, 令他們可以在一隻好股票上賺錢呢? 這個問題亦值得深入研究:

第二種人 (高位買, 過幾年後更高位賣): 他們明白股票上有周期, 相信捕捉最好的購買時機是不可能, 相信時機不可知”, 所以即使在高位買入, 短期的波幅亦不影響他們的先前所下的投資決定, 更重要的他們比一般投資人研究該股票更加深入, 明白當中的風險, 利弊, 產業特性, 甚至政府的新舊決策對該公司的影響, 是小影響還是致命影響。所以他們能夠在有一個看似影響長期基本面的消息下, 做好與市場相反的決定 持有而非賣出。他們不加注的原因, 其實是知道自己本身持有該股票, 在分析時在所難免會有很大的bias, 所以不會或只會小量加注, 因為該壞消息或股價的下跌並非自己預期及計劃之內。

第三種人 (有人早5 6年前買入, 長線持有): 他們熱衷於研究某類或某數隻股票, 非常理解及認同他們的商業模式, 在市場發現它之前早早買有, 密密收集, 等待被市場發掘。這類人有很強的信念, 相信自己是正確, 而且有客觀的證據及主觀的概念去證明自己在多數時候下是對, 不斷優化自己對該行業及公司的理解, 並且有思考到為什麼其他投資人及市場不歡迎或不注意到這個行業或公司, 正反論證。只要最終證實投資人是大致正確, 賺錢亦只是時間問題, 這亦可以理解為什麼他們能夠做到長線持有, 亦因為他們本身不太在意市場看法, 短期下跌亦不會輕鬆改變他們在茫茫股海中找到的好公司。

第四種人 (在壞消息持續加注, 1-2年後持有或賣出): 他們對於下跌中的股票特別留意, 而且認為這有可能是機會, 但亦有可能是陷阱。不會一下止全盤否定或贊成市場。他們通過自己對行業、公司的商業模式的理解, 判斷這個壞消息影響的是公司長期基本面, 或是短期盈利, 或者根本看不情楚。如果判斷到的只是影響公司的短期盈利, 理所當然地買入持有, 等待價值收復。亦因為他們較為相信標的不可知”, 明白到商業模式千變萬化, 在價值回歸之後多數以賣出作結。

3月時的大跌, 其實可以驗證到自己比較像哪一類人。當然前提是公司的長期競爭力, 長遠基本面沒有太大變化, 而這個觀點亦每個人對唔同公司、行業亦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沒有絕對的答案。例如, 有人認為領展是強弩之末, 亦有人認為領展的增長點仍在; 有人認為科網股是泡沬, 亦有人認為科網股是才是投資未來的價值投資。對唔同標的睇法從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關鍵是你如何得知自己是對, 或者如何證明到市場是對。如果你沒有很強的信念及深入的見解, 只會最終走向極端 覺得市場總是對、或者市場總是錯。

而事實上, 很多時候市場的報價都是對的, 只是"對"的程度及意義不同。同一個報價, 可以是對在短期, 錯在長期; 或者是錯在短期, 對在長期。理解市場定價邏輯從來不是容易的事, 但卻是每一個投資者都要做的事。一般而言, 如果投資者自己本身大致理解到該地區的市場特徵、行業的定價估值及公司的定價邏輯, 便可以大機會在該投資、交易上獲利, 甚至長期複製該方法去賺錢。反之, 如果投資者只是一知半解, 或者人云亦云, 相信很難獲利, 即使獲利亦只不過是運氣的一部分, 未能長期複製這套賺錢邏輯。

就我而言, 很多行業、地區、公司我亦不理解當中定價邏輯, 比如部分虧損中的科技公司、美團等等。但這亦不代表我要否定他們的高估值, 因為我明白到若果該公司最終能大幅度改變人類未來或顛覆既有的行業, 侵佔同業甚至其他行業, 現時的估值很大機會不是高估, 反而有可能是低估。只是我的能力圈並未擴展至我有足夠的信心去明白他們的定價原理。在這過程中, 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先避開, 然後可能去嘗試理解及研究, 直到我有足夠信心去轉換既有的投資、放棄或者小試牛刀為止。

現時本人的持倉仍然十分分散及混亂, 相信要點時間慢慢去整合及提起勇氣去止損一些表面低估但實際難以番身的股票, 集中火力去研究新的投資機會同時追蹤現有持股的行業、商業模式及短中長期競爭力。

另外, 於8月27日第一次買入粵海投資 (0270) @  HKD   12.52, 佔倉位大約 8%。

4 則留言:

  1. 不少人都轉戰youtube,寫blog既人越來越少,實在可惜

    回覆刪除
    回覆
    1. 肯寫野, 又肯無私分享自己知識, 更不怕被人批評的人, 小之有小

      刪除
  2. 我完全就是投資者A,之後"洗心革面"轉玩美股
    3月既事又係另一個故事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