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

2020 年結及隨筆

這一年感受十分深刻, 先是2月初淨值創新高, 然後3月熔斷、暴跌、小型股災, 梗食 30%+ maximum drawdown, 期間不斷貨換貨, 幸好的是沽出的股的確難以番生 (載通、勝捷等), 但買入的股卻參差不齊。有的在股災時買的外國股票仍然蟹著 (比如IVQ.U, SOT.UN), 反而撈的港股比如中銀飛機租賃、嘉華國際卻出乎意料地反彈. 當時三大重倉 (港交所、新地、聯合集團) 卻成為組合中跌幅較輕微的一員, 其他股票基本上每日6%+ 跌。

作為一名使用槓桿的投資者, 3月幸好活下來, 自始慢慢改變了打法, 不再依賴一些所謂”安全”的資產; 因為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資產, 只有你認為絕對安全的資產, 但如果你判斷是錯誤的, 這種bias 會令你跑輸大市, 甚至愈來愈窮。 [比如很多人認為”現金” 是安全的資產, 但通脹及QE 不斷蠶食購買力, 顯然並不是一種安全的資產。]

年初時的想法是: 從持有現金的壞處推論至 持有資產是必然的選擇, 於是運用了槓桿, 但基於股票價格的波動性大, 運用槓桿亦只是權宜之計。真正的目的仍然是現金流為王, 於是不斷尋找派息穩定且漸進, 價格便宜的資產, 當然, 一旦在重視價格而買貨的情況下, 中了一些價值陷阱亦在所難免。

由於本人的後知後覺, 很多價值陷阱失誤早己形成:
  • 3377 遠洋集團: 管理層的差劣, 以致擁有一手好牌及良好資源亦不懂好好善用。自買入價計算, 跌幅超過50%, 而且完全不知道是否應該止蝕。只能 buy, hold and hope, 完全處於被動的形勢, 造成 ~1.5% NAV 的損失。
  • First REIT (AW9U): 另一隻典型的價值陷阱: SGD 1.0 時買入兩注, 及後下跌時50% 重新做多次功課, 發現可能是超值投資的機會, 當時我認為 worst-case scenario 只是最多跌30%租金, 於是我在SGD 0.425 時補了兩注。非常意外地, 重新簽定的租約下為原本的租金40%, 10年後才回復到舊年水平, 完全遠離我的worst-case scenario 下的預計 (~30% 租金下跌) , 這次的分析顯然是忽略了力寶系 (管理層) 出千的可能性, 最終慘蝕離場, 造成 ~3% NAV 的損失。 
  • 其他仍然為蟹貨或平平無期的股票, 相信並非價值陷阱, 只是不懂得上升的股票而已。比如華南城、萊蒙國際、惠記集團、中國神華、上海實業、嘉里建設、粵海投資、新鴻基地產、加拿大的IVQ.U, Slate office REIT等等, 仍然未為組合帶來顯著的回報, 相信2021年疫苗後的世界, 這些股票的價值會彰顯出來。 
除了中了不少價值陷阱, 亦有不少交易失誤: 
  • 5月底前重倉的港交所, 卻因為貪short call 的premium 而低位沽出, 錯過後來大升, 造成~10% NAV 的損失 (該得到的盈利但錯過了)。
  • 股災期間過份膽大, 加注後卻因後來再度下跌而要沽出當時部分的持倉。 
  • 3月時沒有考慮若果疫情長期未受控制的後果, 一味只以疫情前的過去事實作估值考慮, 以至錯判低估, 實為高估。典型例子是HKD 10下買的廖創興企業。 
  • 急跌時認為市場過份恐慌, 雖然這是事實但只是全部事實的一部分, 只有不太受疫情影響的公司但被錯殺才可以用”恐慌入市法”進場/加注投資; 同樣是風眼的一部分, 地產股至今仍然低迷但中銀飛機已經回到上年8月時的相對高位; 可見質素及商業模式決定一切。 
最後亦記錄一下最近的投資決定:
  • 前文提到, 止蝕AW9U
  • 入多兩注 新鴻基地產 @103.5
  • 買入 Flow Traders (FLOW), 逆市周期股。如果未來股市大幅波動, 則公司價值上升, 有望降低組合波動性及跌幅, 而且與組合內的優質股及資產折讓股兼融性極高: 
    • 理論上, 現金流投資法最重要的是時間及資本回報率 
    • 使用槓桿下有可能因為組合的大幅波動而被迫斬倉或賣出部分低槓桿成數的股票 
    • Flow Traders 正正受惠於急跌及股災, 可作間接對沖作用但升市時亦不會拖累組合回報 
    • 亦可以為組合帶來"拖延" 的時間, 令組合產生現金流渡過跌市
    • 下次真股災時可以驗證以上的想法是否正確 
2020年組合回報率: ~ +7% YTD, 有大幅改善的空間, 尤其是不少bloggers 今年閒閒地都30%+ return 

仍然會以 優質股 + 資產折讓股 投資法為核心

3 則留言:

  1. 老爺,我都準備緊改打法,當然唔係個種全改,但都會係REITs Bond 再調整
    On top 加All weather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全改好難一時三刻做得好
      反而接受新的觀點, 然後睇下新的概念能否融納及改進自己的投資系統, 相信會有助改善整體回報及風險

      刪除